• MediaWiki 架在 Shared Web Hosting 上的基本效能設定

    長期以來,我都在忍耐 MediaWiki 架在 DreamHost shared hosting 上的低效能,因為領教過更誇張的 Drupal,所以耐受度也拉高了,覺得多等個幾秒也還好。

    但是最近開始認真將 MediaWiki 當成網路筆記本後,就愈來愈覺得,每次再這樣多等個幾秒,除了浪費時間,剛剛得到的靈感恐怕也就忘了,所以就稍稍研究了一下把效能稍加提升的方法。

    在沒有登入 MediaWiki 的情形下,$wgUseFileCache = true;的效益很大,會生出靜態頁面,省掉了「到資料庫撈資料出來,再生成頁面」的昂貴開銷。這個在未登入、單純查看筆記的場景下確實是加速很多。

    但是如果在登入的狀態下,由於各人的變數不同(即使這個 Wiki 只有我一個使用者),所以如果要生成靜態頁面,要處理的毛多很多,就有點不實際。不過 MediaWiki 另外有個設定 $wgCacheDirectory 會將比如 L10N 的資源編成快取檔,也省下了不少的 DB 操作。把這個路徑設定弄好,也能在登入的狀態下,換到不少的效能。

    除了這兩項設定,$wgMainCacheType = CACHE_ACCEL;也很明顯,如果 CACHE_ACCEL 不適用,CACHE_DB 可以碰碰運氣,看看業者的 MySQL server 效能撐不撐的起來(但是別抱太大希望)。

  • 移除 Ubuntu 的過時版本 Linux Kernel

    筆記一下:

    列出系統上安裝的過時版本的 Linux kernel:

    dpkg -l --no-pager | grep "^rc" | awk '{print $2}'

    確認無誤後,一舉移除這些過時版本的 Linux kernel:

    dpkg -l --no-pager | grep "^rc" | awk '{print "sudo apt purge -y "$2}' | sh
  • 我創立了一間公司

    上一篇提到,我考慮找沒有限制 core hours 的遠距工作機會,或是自己創業。後來的發展是,我創立了一間公司「宏雅微系統有限公司」。

    自己跑公司設立的過程,跟公部門打交道,實不相瞞,稱不上順利,也難免讓我有些心浮氣躁,好在總是撐過來了。至少往後,自己或他人遇到類似的狀況時,可以從中自助或助人,也是一項收穫。

    相對地,民間機構,像是美印社(刻印行)、銀行、會計師事務所、辦公空間業者,多是和善、好溝通的,也不乏對中年創業的我投予鼓勵打氣,真的很感謝這些人。

  • 求職或創業方向的期中檢討

    原先認為投入 Android NDK 是個不錯的轉身方向,但是現在想來,當初實在太過天真。

    以為競爭者會比較少,會比較講求實戰經驗與能力,實際上呢?競爭者會比較少,因為需要用到 Android NDK 的單位也沒多少;而在寥寥可數的職缺當中,要求 CS 本科系學位的,卻也並不罕見。

    但是這幾個月並沒有徒勞,學會 Kotlin 語言、更新了比較 modern 的 Android 開發思維、把多年前的心願實現、證明自己確實有能力從內部程式到 UI/UX 顧及到各方面,設計出一個產品,找回自信心,都是紮紮實實的收穫。

    真要說完全沒有機會找上門,也是有欠公允的。至少在 SNS 上,就有幾個老朋友,或僅有一面之緣甚至素未謀面的網友,介紹職缺給我,只是如果再顧及到工作地點與時間,這些機會需要長途通勤或是有 core hours,都會再回到我疼痛症狀發作的老問題,以及家庭照護的衝突。

    如此一來,找沒有限制 core hours 的遠距工作機會,或是自己創業,就成了不得不為之的方向。做 Web 還是做 Android,做純軟還是軟硬整合,在這個方向之下,就都不是前提。

  • 幫電吉他做了雜訊屏蔽(鋁箔貼好貼滿)

    我的電吉他是很入門款的 Fender Squier Bullet Strat,一直以來都有個問題,就是如果當我的音箱接上變壓器吃家用電源時,電流的嗡嗡聲雜訊非常明顯。然而,如果音箱接 9V 電池,或是我用 USB 介面把電吉他接電腦,或是使用 VOX amPlug 練習用(接耳機輸出)迷你音箱(以乾電池供電),就不會有這種雜訊。

    基於以上這些狀態的歸納,很容易怪罪到我的音箱吃家用電源時沒做好接地,事實上,解法之一還真的是這樣。我把音箱的外殼螺絲鎖上一條常見的接地用綠皮電線,再接到插座的地線孔,就消除了惱人的嗡嗡聲。這種解法如果想再更進一步做漂亮一點,就是去電子材料行找「三孔插頭」、「兩孔插座」、「二芯電線」做一組接地插座。

    為音箱土砲個接地介面。

    另一個解決雜訊的途徑,是電吉他本體,我拆開電路室後,看到的就是完完全全沒有做屏蔽處理,標準的入門款電吉他壓低製作成本的作法,靠著人體接觸琴弦時來做「生體接地」把雜訊導掉,而不是先發制人把雜訊先屏蔽。於是我照著網上的教學,把電路室與面板裏側貼滿鋁箔,再以沒有接地的音箱測試,嗡嗡聲也消除了。

    如果你想問,哪個途徑比較好?其實兩個都該做,前者不只是消除雜訊,也減低漏電觸電的危險,後者則是補足原廠沒做足的工藝。

  • 藍牙耳機接收器電池維修記

    本來想幫 BOSE QC25 買一組專門的第三廠製藍牙轉接器,直接嵌在耳罩外殼上的那種,看起來俐落,不過礙於錢的問題,只好買下列這種不到兩百元的藍牙耳機接收器,將有線耳機轉為…不用直接接在電腦或手機的半有線、半無線耳機。這樣貓搗亂時,我才不會情急之下忘記自己還戴著耳機,而扯落電腦或手機。

    踩到電池澎包地雷的藍牙耳機接收器。

    結果我把這接收器的電充滿(恆亮藍燈)後,聽不到一首歌的時間,旋即沒電,非常無奈,拆開外殼後,一顆澎包的鋰聚合物電池就在眼前,很明顯地是電池損壞了。

    量了一下這顆電池的尺寸,大約是3mm*8mm*7.5mm,充飽時電壓輸出 3.75V,再考慮機殼內的空間,就去網拍上尋找適合的代用品。沒想到,不找還好,一找才發現,幾乎各種尺寸、大大小小、寬窄胖瘦的鋰聚合物電池都有人生產與販售,真是開了眼界。最後買了401020 (4mm*10mm*20mm) 的電池回來換。

    很盡力地找了一顆可以塞滿電池艙空間的代用電池,懷抱著電量會比原本的高的僥倖心態。

    換好之後,機子果然就正常了,但是原本期待換大顆一點的電池,蓄電容量會比原本的高,待機時間會更長,然而充飽後,手機上回報電量只有 30%,就約等於原本電池的額定容量,看來是在電路上寫死了蓄電容量上限,是小小可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