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08 年 4 月

  • 寫白話一點有什麼不好?

    不常接觸圖書館業務的讀者,會頭一次就瞭解館員的行話、術語「館際合作」、「文獻傳遞」、「採訪」(尤此為甚)、「流通」代表的意思嗎?為什麼不先以讀者的立場設想?

  • 各行有各行的道

    程式設計有那麼簡單嗎?程式設計師只是按圖施工的 coding 工人嗎?抱著這種態度看待軟體人員,無怪在工作現場,廠商駐派工程師和圖書館館員互看不對眼,而非相輔相成,甚至發生「知者欺不知者」這種事。想要求得《創新求勝》裡頭案例顯露的「天地人」三合,也就很拼很困難。

    其實我之前還想做一個題目(謎之聲:「Hiroshi 你到底想了多少題目啊?」),就是分別以所謂的「系統組」、「自動化系統廠商」為中心,用質性途徑去看不同的位子、不同的立場,如何看待「軟體系統在圖書館」這回事。只是最好聊這件事的 Anderson 直到碩二下才歸隊,有正職在身的他也來匆匆、去匆匆。

  • 備箸

    大學時修蔡老師的課,就聽他猛批過免洗竹筷,但是訴求點不似當今的網路流傳轉寄信講的「漂白非消毒、一點也不衛生」,而是「將自己的『方便』建立在別國、它處的竹林資源濫伐上,造成跨國環境問題」。後來退伍後開始工作,即自己帶餐具組,並請幫忙買晚餐的工讀生同學不要再拿店家給的免洗筷。且若有外食,也盡量減少用到免洗筷,雖然有時仍不免因未攜帶自備的筷子而破戒。

    重返京城唸碩士班,考慮放在背包裡較不佔空間,又準備了一組螺旋組合筷,在宿舍則放了既有的餐具組。只是該組螺旋組合筷的螺紋可能用料、車工不精,用了幾次即崩牙,反而又製造了一組垃圾。後來買了另一形式的伸縮筷,使用起來還算方便,但是偶然想要拆開清理,看到裡頭積累的鐵鏽、油垢,倒抽了一口氣。今天就又再到師大夜市的金興發,買了「攜帶箸.三代目」,又回頭採用螺旋組合筷,至少清潔起來較容易;選擇金屬材質,螺牙、螺紋看起來卡粗勇耐用的一款,希望三代目能撐久一點。

  • 幾個採 GPL 的圖書館自動化系統

    研究的過程需要拿其中一個來大幅修改、當成實驗環境,紀錄一下:

    功能似乎是 Evergreen 最完整,已經把 3M 的 SIP 2.0 做進去。中文環境則是由毛慶禎老師推動中文化的 Koha 獨秀。

  • 阿我就沒一個喜歡的,偏偏要我硬食一個

    阿選舉又不是那種小學生在選班長「老師發現票數不等於全班人數而生氣,硬要黑板上的數字給它湊齊了、確定每個人都有投票才滿意」,這樣才在教壞囝仔民主觀念吧?

    真要拿小學生選班長來比喻的話,選來選去總是家長會長的孩子、同校老師的孩子,再不然就是「品學兼優好(乖)學生」;同學真正覺得好鬥陣的孩子王,卻常被拱出來當風紀股長、讓最活潑的人負責管秩序。你在班長候選人提名孩子王,還會看到老師眉頭皺了幾皺。阿這樣就比較有民主教育風範了是不是?

    阿我說我去投廢票,又不是不去投票!我至少用我那張亂蓋圈選章的選票,在沒有「以上皆非」的選項下,表達這幾組候選人真的都沒有我滿意的,這樣也不行?偏偏要我硬食一顆爛頻果才滿意?這樣要被說是我自以為高尚?

    每張含淚投票、吃下一顆爛蘋果,還要倒貼給爛蘋果補助金。根據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第41條:「各組候選人選舉得票數達當選票數三分之一以上者,應補貼其競選費用,每票補貼新臺幣三十元。但其最高額,不得超過候選人競選經費最高金額。」喂!你不甘不願去吃一顆爛蘋果,去湊爛蘋果口中所謂「我們代表了多少多少的民意」的分子分母,湊到一定票數,還要付錢給爛蘋果?

  • 題目很多,願意做的人少

    我覺得,要找到一塊沒人碰過的圖書資訊學拼圖,並不是這麼難。從之前在宜大圖的工作現場,就激發了我想到好幾個題目,和老師、同學聊過,也大多認為這些題目「很有意思」、「很有趣」。甚至有些同學一開始想到的題目,很符合賴老大所謂的「不要只是聚焦在『圖書館裡的人們』,多放一點關注在『人們周遭的、人們眼中的、心中的圖書館、資訊中心』」,只是據說找了指導教授談過之後,就被「打安全牌策略」駁回了。

    實際上,圖書資訊學可以研究的問題,豈只某些陳年老梗而已。在工作現場,館員有館員的問題、讀者有讀者的問題、館舍有館舍的問題、館藏有館藏的問題,但是學界看到多少問題?願意花多少心力去研究?我們感嘆研究人口相對太少,但是我們又把人、把動力、把資源投注在什麼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