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09 年 3 月
-
修好了家裏的 BenQ FP737s-D
** 請注意,維修螢幕的內部線路,需在沒有殘存電流的情形下施工,否則其高壓電可能會危害人體與螢幕諸元安全 **
一開始先做基本檢測,用強光手電筒照射還能過電的螢幕,開機時隱約仍能看到 BenQ 的商標,排除面板壞掉的可能,而是燈管沒正常動作。燈管沒正常動作,可能是燈管壞了,也可能是啟動燈管的電路壞了,而後者可能性比前者大多了,因為一次要壞掉四條燈管,也不簡單。所以去看了一些資料、找了一些材料,把高壓電路板壞掉的零件換掉。
換掉的材料有:
- C5707 *4
- 在 C5707 旁的高壓線圈 *4
- FU9024N *2
- 3A 的保險 *1
- 交流電輸入處附近的一顆 .22μF 電容
這次施工,使用的是新買的日製電烙鐵、吸錫幫浦這兩大利器,在從小家裏那隻高級槍型溫控電烙鐵被我玩壞之後,我都是使用最便宜那種的台製木柄電烙鐵,用沒幾次烙鐵頭就全氧化了,很沒擋頭;要解焊電路上的既有元件時,也是一手當兩手用、兩手當三手用,用尖嘴鉗之類的工具,在焊錫鎔融時或拉或推的讓元件脫離電路板,真的是非常克難。而新進的這些比較好用的工具,讓我修理螢幕過程順利許多。
這台螢幕起初幾次拆覺得很麻煩,螺絲、卡榫超多,後來這細部分解結合是練得愈來愈順手,不過有些比較精細的排線處,仍然要小心處理。我總共用掉兩組材料(上列的材料數量列表乘於二)才讓這台螢幕復活,當下突然想起,阿爹那位(直到映像管壞掉、不堪修理前)總是會幫我們家修好那台國際牌木殼老電視的朋友叔叔。小時候,我會開始把電烙鐵當玩具玩,起因就是爸媽用電烙鐵幫我修好某台國產掌上型空戰電玩(名稱實在是想不起來了,只記得外殼應該是宇宙藍,然後玩法是縱向射擊)的電池接點鐵片,以及對於這位叔叔的敬意,心想「有為者亦若是」。
而今,雖然我本科唸的並不是電子,很多電子知識也是一知半解,但是對於一些簡易的電子設備維修已有基本能力,真希望叔叔可以看到我現在已經能自己檢測、修理螢幕的樣子啊。
-
麻省理工學院決議該校學術出版品全面開放取用(Open Access)
從 Ars Technica 看到的訊息 [MIT to make all faculty publications to be open access],麻省理工學院決議,該校學術出版品全面開放取用 (Open Access):
“In a move aimed at broadening access to MIT’s research and scholarship, faculty at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ve voted to make their scholarly articles available to the public for free and open access on the Web.”
— MIT faculty open access to their scholarly articles – MIT News Office
不曉得臺灣哪一所大學會是第一個有這種氣度的學校?(激將法)
-
Linux 2.6.29,新吉祥物 Tuz 為宣傳袋獾瀕臨絕種問題登場
Linux 2.6.29 換上了新的 Tuz 吉祥物,一隻戴著企鵝面具的袋獾 (Tasmanian Devil)。旨在提醒大家關注袋獾目前患傳染病症而瀕臨絕種的問題。
-
【工商服務】動涮網 – 我們的活動資訊網站
我的大學學弟 PuPu 將自己的創業點子真正落於實際,成立「動涮網」,是一個提供大家發表各種活動資訊的網站服務。很佩服 PuPu 的精神,反過來也要提醒自己那幾個網站想法不要只是淪於嘴砲 :-P。
在此幫學弟宣傳一下,敬請大家多多愛用。:-D
-
我個人觀感
「唸圖資有什麼出路?」這個問題,當年敝人及一堆強者我同學、學弟、學妹也曾問過,還驚動系上大頭們找了一些「揚名立萬」的學長、學姐回來,舉辦一場被我們在校生挖苦、戲稱為「成功校友回娘家」的安撫人心座談會。至於為什麼我們要這樣挖苦?是我們少不更事、叛逆反骨、不懂師長苦心嗎?不是吧!因為您們光只邀請一些在圖資本行或關連產業的鳳毛麟角「成功案例」回來,每年至少畢業 60 人的大學部,每屆假設出 10 個「成功案例」,阿還有那 50 個另尋出路的學長、姐咧?其歷程反而應該是在校生更感興趣的,對吧?所以我們那時想知道的,並不光是「這些」,還有「那些」。
畢業以後,我曾聽過同學半感嘆、半抱怨地說:「圖資這個圈子實在太小了。」這句話的意味有好幾個面向。那時她正打算去電腦補習班,學個對轉行有幫助的技能、考取 J2EE 相關證照,因為她大學時的網頁設計底子就不錯,所以我並不擔心,且樂見其成;我也見到幾位進入某「嗨」公司、某「大鍋子」公司的強者我同學,侃侃而談在學時曾讓他、她們頭疼不已的程式設計、資料庫系統。是故我見證了職場帶給人的自我學習動力,且警醒到自己若不持續追求進步、原地打轉,就是一種相對的退步。
當然,我也常跟我之前一樣在大學圖書館、學校圖書館任職的幾位同學「交換心得」,左有長期以來缺乏生活教育素養的王子、公主病讀者,右有不把圖書館視為知識庫、教學研究後盾看待的各級主事者,館員需不斷在「耗盡感」與「使命感」之間取得平衡(她們還有使命感可言,我這小孬孬倒先逃掉了)。雖然無法斷言是否見微知著,但至少是館員工作某塊的真實縮影。我曾和其中一位同學提議,不如組圖書館員工會、自立自強,引起了碩班某同學的反應,她認為若單從某大學圖書館的館員服務態度來看,實在看不出來圖書館員組工會的大義名分何在?其實,這也是為什麼有人會感嘆「圖資這個圈子實在太小了」的原因面向之一。許多圖書館內部組織、人力的僵化,內外交逼,讓年輕圖資學人望之卻步或欲振乏力,不也是每年都被學生提出質疑「唸圖資有什麼出路?」的導因之一嗎?
再得知有系友從事非圖資相關行業,譬如房仲、餐飲、演藝、教育,也都各有一片天。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曾到這位從事房仲業的同學工作現場看過,他細心整理的各種「物件」(房仲、地產業對經手之房屋、土地的專門稱呼)資料,一列排開,分門別類好幾份資料夾,是其同事爭相「模仿學習」的對象,為什麼?因為他做到了業務資訊的整序化,輔助他有效率地工作。這種資訊組織能力不盡然一定得進圖資系方能習得,但卻是圖資系傳授的重點能力之一。一法通,樣樣通,我看到有些圖資系學生過於妄自菲薄,認為圖資系教的東西過時、綜雜,實大可不必如此沒自信。很多地方都需要資料產製(上游)、資訊組織(中游)、資訊檢索、加值應用(下游)的人才,懂得這些「心法」、默會知識,或許沒辦法幫助「科班生」考取國家考試(不少科班生為之氣結的所在),但是絕非無所用。
職場很講求「即戰力」,有很多「實務技能」不光是圖資系不會教到,大學很多學系也不見得會教到;或者老師若有教,可能也只是簡單帶過基本觀念而已。若真的擔心「找冇頭路」、沒有「即戰力」,該做的因應舉措,就是在大學四年裡多充實這些本職學能,很廢話,但卻是很實在的廢話。
如果由我來列表,我認為圖資系學生現今(2009)最好能具備(但不盡然人人皆需要)的實務技能有哪些呢?我想到的有:
- 文字資料處理:懂得利用事務軟體 (Office Suite,如常見的 Microsoft Office, OpenOffice.org 等) 批次處理大量文字資料、使其有序化。所以,最好對於試算表軟體 (如 Excel, OpenOffice.org Calc 等) 和資料庫軟體 (如 Access, OpenOffice.org Base) 的運作有概念。如果再進階一點,懂得使用 regular expression 相關工具更好。
- 多媒體資料處理:懂得使用至少各一種圖形、影像、聲音的多媒體編輯處理軟體;對不同的多媒體適用場合,知道如何取樣、編輯、轉換格式、發佈與播送。
- 後設資料處理:除了 MARC 以外,對 XML 這個當代最主要的「泛.標記語言」有基本認識。懂得使用至少各一種 XML 訂製、產生、剖析、檢驗等環節的工具。連帶對於 EDI, Web services, mash-up 等後設資料加值應用有基本認識。
- 網站設計:對 W3C 網頁標準設計以及無障礙、高親和力網站設計有基本瞭解。
- 網站應用程式設計:至少懂得使用一種腳本式程式語言 (scripting language) 來設計網站應用程式 (Web application),當前一個夠「實用」的腳本式程式語言,應可便利處理以上提到的文字、多媒體、後設資料,並且支援網路資源、資料庫內容的存取。行有餘力,能再熟悉一種 MVC Web application framework 更好。無論是否與人合作開發程式,採用 MVC pattern 會讓程式更具條理、可維護性;相對地,大學裡只有一學期、學年的網站應用程式設計課程,礙於時間限制,常常只能教學生寫出「至少動得起來」的「通心粉式」程式。
- 對知識產權議題有基本瞭解:除了Copyright,尚對 Copyleft、創作共用 (Creative Commons)、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自由軟體運動(別再把 Free 作「免費」解釋了!)、開放原始碼軟體等有基本瞭解。
- 溝通能力:懂得如何「詳實描述問題」的能力,讓同事、共事者知道如何幫得上忙。可參見〈提問的智慧〉當中「怎樣提問」一段。並且對應對進退、用字遣詞能有至少「不失禮」的基本涵養。至少,要能寫出一份像樣的求職歷傳吧?
- 在學時累積多實作經驗:不要任意、隨性丟棄大學時製作的作品!因為那很可能就是面試時證明基本能力的憑證(敝人當初就是太過隨性…);把握系所內、校內、網路上舉辦的實務教學活動、實習機會,但是請慎選真正可長可久的技術、工具。
我要聲明的是,在我的概念裡,”Library” 乃泛指任何庫儲資訊的場所,無論是所謂的「圖書館」,還是資料室、多媒體中心、資料庫、網際網路皆是 “Library” 的組成分子之一。我列出以上列表,僅是因為 Internet 本身,在當代,不斷以數位化技術吸納各式各樣的資訊(Web 尤是),而所謂的 Information Technology 是跟著時代演進而有不同面貌的,造紙術、印刷術、微縮照相、編目法、分類法是不折不扣的 Information Technology,電腦、數位儲存媒體、演算法、資料庫、電信網路這些當然也是,所以,當前要為 Internet 做資訊組織、整序工作 (so called metadata librarian?),數位化技術相關知識是圖資人沒辦法「兩手一攤,與我無關」的。
有幾位大頭曾批評我「科技決定論」、「技術至上主義」,甚至胡亂指責我「竟然否定圖書館的存在意義」。我只能說,IT 沒辦法解決所有問題,但是不會這些當代的 IT,就跟不久前一位圖書館員不會原始編目沒兩樣。沒辦法做好基本的技術服務,又該如何做好讀者服務?諸位師長培育出我們這些專注資訊本質的後生新血,又是否有必要囿於這一座座的館舍形體?我們到底要教出什麼樣的圖資人?
我絲毫不覺得圖資學是一門死學問。
只是,有太多人、事、物總讓我愈看愈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