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流風扇故障排除筆記

    之前我修理鍵鼠時,如果看到前人沒把焊油清乾淨,便會挖苦這個人不專業,但是我自己也會犯這個錯。

    先前修理圖中這台電扇的風速減速開關失靈時,我用了錫油輔助解焊,但是在最後清潔時,一個不小心,酒精倒太多,致使錫油透過酒精溶劑的作用,滲透到板上不該有的地方,當下我還是很盡力地擦乾淨,而且驗收成果時,電路板上每樣功能都表現正常,我就誤以為我搞定了。

    沒想到,事情不是心存僥倖的人想的那麼簡單。

    幾個星期後,這台電扇開始出現風速自己不受控地加速、開關電源的按鈕也失靈。

    我一開始推測是遙控器出問題,便把遙控器電池卸下,倒也恢復正常了幾天,但是這全是假象!之後狀況又復發了。我驚覺不對勁,找了網上資料,很多案例直指是「七段顯示器故障、加上電路設計者取巧,把七段顯示器當前的顯示拿來判斷運作狀態」的問題。

    但是在無腦換掉這顆每節亮度看起來都很正常的七段顯示器前,我決定還是先檢查看看電路,果不其然,七段顯示器各段的阻值都正常,周圍連接的電阻阻值也都正常。

    唯一看起來不正常的,就是肉眼可見,先前殘留的酒精加焊油的水痕。焊油有微弱的導電性,使用不當就會造成短路或漏電,於是電路電位差失準,自己亂觸發功能,這是極有可能的,所以我才一直強調,焊油要確實清潔乾淨。

    於是這次我拿了溶解能力比酒精更好(揮發氣味也更濃更嗆鼻,使用時要注意通風)的環保去漬油,再確實地把這些地方再做一次清潔,最後完修。

  • 羅技順應使用者維修權思潮,在 iFixit 提供官方零件

    從 iThome 看到的消息〈羅技也加入DIY維修行列,將提供官方零件予iFixit〉。我在公司成立後,因為主業一直沒有什麼起色,就一時興起想說乾脆幫網友(主要是在 Twitter 上的)修理鍵盤、滑鼠、軌跡球,幫家裡的貓加減補貼一點主食與零食的費用,順便為減少 e-waste 盡點心力。沒想到修啊修的,竟也修了不少這類設備。

    其中羅技的產品我也修了好幾款。有人可能看到這裡又想酸羅技品質,但是我蠻懷疑這是一種市占率高,連帶使得故障品的「數目」也較多,但是或許算一下比例,搞不好良率並不低的現象,跟華碩筆電被譏常要出「子龍任務」類似的道理?

    在維修羅技的 MX 系列產品時,我最苦惱的便是其中那些很脆弱的扁平軟排線與聯接器,即使我在維修時非常小心了,還是曾弄斷過,補救起來非常麻煩,且這些元件並不像微動開關這麼好買。

    如今羅技願意提供零件,實是好事一樁。

    希望其他廠商願意響應跟進,讓 e-waste 問題減緩,也讓我們這些做維修的阿伯阿姨更方便,不然我還曾經想過要來自己搞個 aftermarket 零件事業咧!

  • 原來「電腦調色漆」是這麼一回事

    故事源於我昨天想做房間裡的相片牆,結果那種四支小釘子的掛勾,根本咬不住我家的水泥牆,剝落的牆面留下了難看的凹洞。

    我用補土補平後要上漆,而家裡這罐之前在一間油漆行買的漆,是當初店家用色卡和我帶去的一塊樣本對照著選色,結果根本就過白,與牆上的米白不一致,漆上去形成的色差讓我強迫症發作,一大早起來就忙著補救。

    其實我買油漆那時就很好奇,這間店不是宣稱有「電腦調色」嗎?為何還是用這種人工方式選色?

    於是我就打算再去買一罐油漆,又先從家裡牆壁很克難地刮取樣本,然後拿去另一間油漆行,希望能夠用到「真正」、「精準」的電腦調色:

    我:「請問我這個顏色,電腦有辦法幫我調出來嗎?」
    店家:「??」
    我:「這邊不是有電腦調色嗎?有辦法讓電腦掃描顏色後,幫我調出一樣顏色的漆嗎?」
    店家:「喔!你誤會了,電腦調色還是要拿著色卡先選你要的顏色,然後輸入進去電腦叫它配出這款顏色。」
    我:「喔,我做電腦平面設計時,有校色器幫我先把設備校準,讓我可以有準據取出我要的顏色,我以為電腦調色是這樣。」
    店家:「你走遍全台灣的電腦調色油漆行,都是我講的這樣,沒有你想的這麼厲害。」
    我:「喔喔喔這樣啊!」(好失望)

    我後來找了一下網上的介紹,「電腦調色」還真的就像店家講的那樣:

    所以電腦調色的意思是:我廠的漆有這些上千種顏色,但是一般店裡不可能常備這麼多種,所以我大威能電腦會用基礎色加上比例配方,配出符合某色卡的顏色來。

    我完全誤解了。

    且我又多花了四百元買了同樣色偏很大的油漆回來。

    很巧合的是,這罐漆的色彩編號,與我上次買的那罐,是一樣的,也就是說,兩個不同的人,一致認為我家牆壁的顏色,最接近的,就是這種白。

    後來還是沒辦法忍受色差的刺眼攻擊,好在水泥漆、乳膠漆是可以透過添加色素來調色的,於是我又跑了一趟這間油漆行,再買了黃、紅色素回來。至於 CMYK 我為何會知道要買 Y 與 M 來調出與我家牆壁相符的米白,這該歸功於從小受到的美術教育,讓我直覺就知道應該要再加一點黃與一點點紅。

    調出與牆壁並無二致的米白後,我終於能把這面牆漆成順眼的樣子,還順道把上次為了冷氣管路改道,而把原來開孔填起來時漆的那片過白的區域,一併「修正」回來。

    「順眼」的感覺實在舒服。或許別人覺得我太小題大作、吹毛求疵,不過我個性或感官特質就是這樣啊!

  • 私釀 Docker/OCI 格式 Base Images

    也是前幾天做的小東西:https://github.com/hiroshiyui/homebrew_oci_base_images

    不消多說,就是因應最近 Docker 公司調整 Hub registry 服務政策。我目前確實是窮到付不起這些開發工具的訂閱費用,只好自立自強,學著自己做 base images。

    千萬別誤會,我認為服務有價,Docker 提供的服務對於開發流程的生產力增益,絕對值得有能力、負擔得起的人付費去支撐這個服務;但如果像我這樣無力負擔的人,多走一點曲折蜿蜒的路、多耗一些自己的時間成本,也算合理。

  • 將 iThome 內容更新 RSS Feeds 自動發送至 Mastodon

    前幾天做的東西:https://github.com/hiroshiyui/ithome_updates_mastodon_bot

    目前是跑在 GCP free-tier GCE instance 上,以 @unofficial_ithome@g0v.social 身分運作。為了減輕 g0v.social 站台負擔,以及避免洗版面,所以設定成盡量不要太密集張貼,在臺灣的一般工作時間內每 10 分鐘才會發一篇,因此不會與 iThome 官方近乎同步刊登。

    開發上的感想嘛…主要是 Kotlin 雖然寫起來很開心,但是湊齊各種能夠讓這隻程式能動的第三方元件,還是不免有些心智負擔。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寫這類 utility 程式,主要常用的語言是 Ruby,這次嘗試用 Kotlin/JVM,Java 生態系我不太熟,就多花了幾天時間在找資源,但是總體來說,開發體驗是開心的。

  • 試試 WordPress ActivityPub Plugin

    今天啟用 WordPress ActivityPub plugin 試試看效果如何。

    正在開發的自家產品對於 ActivityPub 協定支援也很重視(另一個重點則是 RSS feeds/Atom),多一個參考實作可以借鏡學習,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