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剛在 NHK World Premium 看到「ラーメン JAPAN」(拉麵日本)節目,這集介紹的是釜石拉麵(かまいしラーメン)。
找了一下釜石拉麵的網上介紹,這樣的拉麵就是我想做的…很接近原始中華そば、醬油拉麵的調理方式。
另外一種我想做的拉麵,是琉球新麺通堂的雞清湯底風味。
3.4.0 版最大的更動,是把長期使用下來最後一個連自己也覺得困擾很顯著(特別是在輸入 TOTP 驗證碼時)的毛邊打磨掉:在輸入數字時,應該自動切換到英數鍵盤。
至此我覺得我對樸實注音鍵盤沒有什麼需要再打磨的了。
當然想提 issue 的人還是可以提 issue,但是我不會再像過去那般積極、燃燒熱血卻在「健康且有文化的最低限度生活」這點難以為繼,除非是影響可用性幅度極大的、或攸關資訊安全的 issue。
且說到我這麼勤於更新,結果還有這麼多人死守在一個一季之前的舊版本,我是為誰辛苦為誰忙?其實在某個時間點,這個軟體的功能就已經能滿足很多人了,近期做的一些改動,甚至只是滿足單一用戶的特異環境需求,連我自己都用不到。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想問:「115 人很多?」是的,很多,因為我經營這個專案這麼久,也才 2,000 出頭的安裝數而已。
如果不是手機王的那篇報導,樸實注音鍵盤的安裝數甚至是直接砍半的。
不,我不是在抱怨說我的 App 沒人用,而是我拿出真本事、真工夫,努力了這麼久,卻也失業了這麼久,什麼六度分隔理論、社群的力量、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code,好像對我都沒有了效力。
所以我決定去做別的事情了。
This TensorFlow binary is optimized to use available CPU instructions in performance-critical operations.
To enable the following instructions: SSE3 SSE4.1 SSE4.2 AVX AVX2 AVX512F AVX512_VNNI AVX512_BF16 FMA, in other operations, rebuild TensorFlow with the appropriate compiler flags.
使用 pip 直接從 Python Package Index 安裝 TensorFlow,之後 import 時,會冒出上面這則提示。
我目前使用的 CPU 是 AMD Ryzen 5 8500G,雖然內建的 GPU 不在 TensorFlow 支援之列(更嚴謹地說,是不在 AMD ROCm 框架支援之列),但是既然 CPU 有 AVX-512 指令集可用,那聊勝於無、不用白不用。
但是為了要啟用 AVX-512,就得自己編譯 TensorFlow,並指定需要的編譯旗標。
網上不少過時、無效的指引,這篇也不知道何時會過時、無效,純粹做個筆記。
export TMPDIR=$PWD
,不然最後在打包 wheel package 階段,會因為 /tmp 容量不足而失敗 ./configure
回答幾個配置問題,如果前面幾點都有妥當安裝配置好,應該是一路 Enter 使用偵測到的預設值即可bazelisk build //tensorflow/tools/pip_package:wheel --repo_env=WHEEL_NAME=tensorflow_cpu --copt="-march=native"
讓它建置出「偵測到可用、但預設未啟用」(如原始訊息所示)的那些 CPU 加速指令集的 TensorFlow,這步驟需要一點時間。-march=native
背後做了哪些工,可以跑 bash -c 'echo | clang-17 -E - -march=native -###'
(如果缺乏這樣的好奇心,我覺得也…沒事)pip install bazel-bin/tensorflow/tools/pip_package/wheel_house/tensorflow_cpu-2.20.0-cp312-cp312-linux_x86_64.whl
之後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時,理應就不會看到最上面那段訊息了。
從 1.9.50 版開始,樸實注音鍵盤將新酷音函式庫 (libchewing) 原本以 Git submodule 嵌合進專案目錄結構的作法,改成分離為獨立的 Android App Module (AAR) 專案:libchewingAndroidAppModule,再引入此專案建置出的 .aar 模組檔。
初始動機是新酷音函式庫自 v0.8.0 開始,預設採用 Rust 版的程式碼來建置,樸實注音鍵盤這邊不想跟不上這個變革,這不是為做而做,初衷仍是為了 Rust 主打的 memory safety 特性,以及新語言較豐富的表現力。
目前新酷音函式庫仍保持著 C & Rust 雙軌並行相容,所以 libchewingAndroidAppModule 暫時仍是拿 C 語言實作版本來建置,然後嘗試轉換至 Rust 語言實作版本。
我預想這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一來樸實注音鍵盤對於舊設備有「在能力範圍內盡力支援」的方針,所以至今仍至少支援 Android 6..0 (API Level 23);也因此樸實注音鍵盤為了已有些年代的設備,會盡力支援 Android(仍)支援的 4 種硬體平台架構:armeabi-v7a, arm64-v8a, x86, x86_64,而對應的 Rust 當前硬體平台架構支援程度 (tiers) 是略有紛歧的。
就努力看看,行不通的話,變通方法還是很多啦(大概)。
從 iThome〈日本政府終於不再強制使用3.5磁碟片〉看到的消息。
我國小的時候,以為 3.5″ 軟碟是「硬碟」,因為家裡只有 5.25″ 軟碟,相較之下,3.5″ 軟碟至少在外殼這部份「硬」多了,不過還好有長輩(不知是我爸,還是電腦公司的人)當場教育我,我才沒有繼續抱著錯誤認知鬧笑話。
升上國中之後,我很喜歡去逛宜蘭市內各間電腦公司,偶然瞥見店面有販售用壓克力盒包裝的單片 3.5″ 軟碟,沒忍住,買了一片,收在書包裡,如珍寶般帶著上下學。那時我最常看到的 3.5″ 軟碟,是超級任天堂玩家拿來拷貝遊戲的媒體。
印象沒錯的話,之後直到大學畢業時,我都還用著 3.5″ 軟碟,但是那時候,像是 Zip Drive、CD-R 以及抽取式硬碟,已經有逐漸取代 3.5″ 軟碟的趨勢。
在我當兵時,離我從大學畢業也才沒幾個月,USB 隨身碟就已經成為各業務士兵最主流的儲存媒體了。
日本也實在撐得夠久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