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擺著,放著,覺得時間夠了再打開來。
這是中午幫同學看前測問卷的一點想法。
現實一點說,有很多東西,請老師、同學看,並不一定能得到中肯的好建議,因為這不是他們的論文。換另一面來看,雖然這是你的論文,你會認為你寫的東西夠清楚、夠透徹、夠完備縝密了,可是那往往是你「長期處在聚焦於你的題目中的情境下」的一廂情願,你寫的並不一定能讓其他人立即瞭解你的想法。於是,惡性循環就這樣開始了,所以你拿給別人看,別人不知道你在寫什麼,只能挑一些浮面的明顯的錯字、定義毛病,卻沒辦法幫你早期發現你的研究當中較深層的問題。
這時候,不是我要鼓勵研究生找理由偷懶,真的你得把論文放個幾天,清掉你腦中的 cache、讓整個人幾乎放空後,再回去看,這樣往往會有「咒罵自己在寫什麼鬼東西」的溫馨大發現、新感動。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