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回到宜蘭從辦區運開始的縣民(全民)辦桌精神

這是一篇累積了一年的、對於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宣佈停辦後的總想法。

在 PTT 上偶然看到 gamete 學長 (其實我不太確定這位 gamete 是否和十年前送我「OS/2 Warp 校園菁英專案」的是同一個人) 說:

「政府根本就不應該主導辦這種活動,童玩節跟宜蘭的歷史根本沒什麼關係。如果過去童玩節真的辦得很好,就會有實際的參訪遊客,獲利就是最現實的民調。『童玩節受歡迎、很有價值』這樣的論述絕對不是基於大多數民眾實際的感受。」

「而且宜蘭地區由民眾自發性的活動很多,如果童玩節真的可以讓多數的宜蘭人認同,就會像各地的廟會一樣,大家自動自發想要當義工、願意自己花錢讓這個活動延續下去。而事實上這個活動除了相關利益者支持之外,有多少宜蘭人願意無私的奉獻協助,並將自己視為整個童玩節的一(份)子?」

「幾千萬的虧損沒什麼,隨便找各企業捐款就可以彌補虧損,不然透過小額捐款,由民眾自發性協助也可以很快處理。到現在都快一年,有看到這些口口聲聲說童玩節很重要的人有明顯的作為嗎?你也可以順便看呂國華民調有沒有下滑,根本沒什麼變動。」

(為了排版問題我將原文稍微重排,出處是 PTT I-Lan 板 indianer 張貼的〈[閒聊] ◎死了一個童玩節之後〉之底下推文)

Gamete 點出了很多很現實、實際的問題。其實我對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的感覺也是很複雜。

  1. 為了辦在暑假期間,可以說不得不搭配戲水活動、設施,但是就算親水公園最初的設計就是要讓遊客親近水,卻無法掃除在大量遊客下水時的水質問題給人的衛生保健疑惑,這是其一。
  2. 其二是所謂透過外國表演團體展現國民外交,這種在戲水之外的「文化面向」,難道只能發生在暑假、在童玩節嗎?
  3. 來宜蘭玩真的只有童玩節、綠博可玩嗎?大拜拜式、嘉年華式、過於人工包裝的觀光活動景點可長可久嗎?我看到很多人對於童玩節提出「活動新鮮感不再」的反省,但是見到的最大回應卻是縣府推出又一個活動出來,是否再過個幾年,又要推翻掉之前的東西,再來辦個新名字新活動呢?

在早期的童玩節,我們常會邀請外地的親朋好友「來去宜蘭」,但最近這種氣氛個人感覺淡薄許多。是因為我們把帶動宜蘭觀光這件事都推給縣府、都推給我們視為萬靈丹的某某活動嗎?

單單我以宜蘭市和比鄰的鄉鎮來規劃,都可以列出一堆的景點帶同學來玩:芸堂咖啡、設治紀念館、鑑湖堂、縣政中心、運動公園、友愛百貨、員山魚丸米粉、宜蘭酒廠、大礁溪戲水、榕樹公園、新南村南瓜隧道…。

真的,推宜蘭觀光可以拉長戰線、不必拘限暑期、地點很多;家裏有足夠交通工具的人還可以請來玩的客人,利用大眾交通工具到宜蘭,不要開私家車或租車來,減少假期車潮。

且讓我們回到宜蘭從辦區運開始的縣民(全民)辦桌精神——「好客」。我這個點子其實有受到旅遊生活頻道《名人帶路》這個節目的啟發,讓在地人帶外地好朋友來看見更多的宜蘭。


已發佈

分類:

作者: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