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拖吊以外

RIMG0418

前幾天,在這裡 (宜興路、宜蘭火車站斜對面) 看到兩位蘭女的學生急忙找自行車,一旁的計程車司機對她們說:「有些車被拖吊走了」,不知真假,仍見她們鍥而不捨地在找。

雖然這表面上是「整頓市容」問題,但卻是多種問題的糾葛:

  1. 縣內國、高中學生倚賴的主要交通工具,短、中程是步行、自行車;中、長程是機車、火車和目前而言少量的汽車客運。會把自行車停在車站附近的學生,多是需要轉乘火車的通學族。
  2. 自從國道客運 (葛瑪蘭首都) 通車後,這一帶是宜蘭站下車處,比通車前突然多出許多行人的交通負載。按照目前這種停車的方式,行人簡直無處可走,甚至要走到大馬路上,很危險。可是我覺得更危險的是,許多客運乘客不想繞遠路走行人穿越道,就直接跨越馬路,其中某些長輩級的也是愈活愈回去、帶頭做錯誤示範。
  3. 就算每位單車客都很配合地把車停在和睦路巷道裡,那空間可能也不夠放。
  4. 停車問題不只是學生、自行車才有的問題,要到這交通樞紐搭乘火車、客運、計程車的乘客,有多少人願意把自行車、汽車、機車停到後站的收費停車場?除了收費的問題,後站不能提供如前站的生活機能 (目前簡直可說是前不著村後不著店),還得繞一大圈到鐵路的另一邊,自然導致民眾興趣缺缺。

如果火車站附近,能夠找到地方設置足夠的雙層自行車停車架,進而鼓勵民眾以自行車接駁,可行性不知如何?單是拖吊並不能解決問題。此外,無論兩家客運的站點是否會在此就地生根 (先前聽到的風聲是暫時借用而已),行人安全的問題實在迫切需要有關單位的介入解決,不然我每每看的是膽顫心驚。

雙層停車架,這會只是博取形象的養蚊子設施嗎?以油價可能繼續看漲、減碳意識抬頭的趨勢來看,或者僅以「整頓市容」的最切現實角度來看,應該都是很划算的投資啊。


已發佈

分類:

作者: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