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精確 BSPs 測速實驗

為什麼說不精確呢?

即使你一個動作打開書籤裡的子資料夾分頁,你也無法仔細考證 Firefox, OS, TCP/IP implementation, DNS, Web server 各個環節以什麼樣的排程方式處理這十個 requests。在這邊以最粗略的計組、計概觀念來看,已經沒有「同步」可言了。

所以說表面上看起來是同步,其實最終的時間差是用秒計的,甚至可以用十秒計。當然我想有人會說:「你太吹毛求疵」,但是科學實驗方法原則之一,不就是要盡力排除實驗環境的誤差嗎?些許的幾秒誤差,中間會有什麼影響?影響可多了。甚至就算是同一時間下去跑測速,中間仍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在。所以為了整個數據的可信,我才會一直強調要「多次」、「密集」去取數據。

但是即使這樣,整個實驗基本還是在一個不夠精確的環境下跑。只能盡量控制各種不確定因素,輔以大量、多次數據減低異常因素的干擾,不能隨便拿一次測試結果就斬釘截鐵的擴大解釋結果,因為你沒辦法保證其中有什麼不確定因素導致測試結果出現異常。

即使「多次」、「密集」跑出結果了,也整理過數據了,結果只能代表這段期間內的表現。

這個道理,連國小學生都知道。

如果北京伺服器常常連線失敗,得出來的結果應該全部去掉北京的結果比較妥當,所以在這邊我扣掉北京的結果不計。我在試跑的時候,還發現 Santiago 連線表現兩光兩光的,應該也把這個伺服器扣掉。

為了達到「多次」、「密集」,我用上 Reload Every。因為我不像高橋名人有那樣的靈活手指,可以在一分鐘內把十個分頁的結果存起來,所以 reloading 的頻率間隔要設久一點。

現在我這邊的時間是 21:53,我剛剛讓 Reload Every 設定每三分鐘 reload 一次,先試跑五次,將測速結果記錄下來,整理在這裡

下午我試跑的時候,大致上為某人拗不過我「請」他「多次」、「密集」跑,結果他隨便去跑*一次*敷衍一下的結果分佈。但是以現在這個時間點來看,跑出來的結果恐怕讓他不知道要如何「解釋」了吧。

但是我可以因此得意洋洋的說:「Yahoo! 是最快的,承認吧!Everybody!」嗎?不行。因為這整個實驗設計在一個不夠精確的環境下跑,下午一個樣、晚上又一個樣,若我等下再用同個時間點(23:00 左右)跑,結果很可能又是另一個模樣。我這次跑出來的結果,只能解釋這段時間內這十個 BSPs 的表現

像這個時候,我就想起了少林足球裡黃金右腳鋒哥的名言:「靚女又怎樣?我是讀書人…」。


已發佈

分類:

作者:

標籤: